在明讲政策
VIDEOS

法院终结本次执行后,还会将债务人列为失信人吗?

315 观看 2025-02-19

法院终结本次执行后,还会将债务人列为失信人吗?  



引言

在司法执行实务中,"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以下简称"终本")是执行阶段的常见结案方式之一。许多当事人对终本后的法律后果存在疑问:法院终结执行后,债务人是否会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失信惩戒措施是否继续适用?本文从执行实务角度,结合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对此问题作出专业解析。


正文


一、核心概念:终结本次执行与失信名单的法定标准


1. 终结本次执行的法定条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规定(试行)》,法院裁定终本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已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报告财产  

(2)已穷尽财产调查措施,未发现可供执行财产或发现的财产无法处置  

(3)已对被执行人采取限制消费措施  

(4)被执行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  


终本≠债务消灭,而是因客观原因暂时中止执行,申请人在发现新财产线索时可申请恢复执行。


2. 纳入失信名单的法定要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一条明确,被执行人需同时满足:  

(1)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  

(2)存在以下情形之一:  

  ✓ 隐匿、转移财产  

  ✓ 违反限制消费令  

  ✓ 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和解协议  

  ✓ 以虚假诉讼等方式妨碍执行  

核心区别:终本因"不能执行"结案,失信名单针对"有能力而不履行"的恶意行为


二、终本后是否列入失信名单的实务判断

情形一:终本时已列入失信名单的效力延续

(1)若终本前法院已作出《纳入失信决定书》,则失信惩戒措施(如限制高消费、信用惩戒等)继续有效,直至债务履行完毕或法院解除。  

(2)法律依据:失信惩戒措施独立于执行程序终结,其效力不受终本影响(参见《失信名单规定》第十条)。


情形二:终本后能否新增失信惩戒

(1)原则上不可新增:终本意味着法院已认定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若不存在"有履行能力而恶意规避"的证据,不符合纳入失信名单的实质要件。  

(2)例外情形:若申请人提供新证据证明被执行人存在以下行为,仍可申请法院审查并追加失信惩戒:  

 ✓ 终本后获得大额收入但拒不履行(如继承、经营所得)  

 ✓ 通过虚假离婚、转移股权等方式恶意逃避债务  

 ✓ 违反限制消费令进行高消费(如乘坐高铁、购买奢侈品)



三、终本后债权人的权利救济路径

对债权人(执行申请人):动态监控与主动出击

1. 持续追踪财产线索:通过工商查询、社交平台、关联人访谈等方式收集被执行人财产信息,发现线索后立即申请恢复执行。  

2. 申请审计调查:对疑似转移资产的被执行人,可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八条申请法院对其财务进行强制审计。  

3. 提起代位权诉讼:若发现被执行人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可向法院申请直接执行该债权。


四、律师建议:如何最大化权利保护

1. 终本前争取程序利益:在法院作出终本裁定时,应要求执行法官明确是否已采取失信惩戒措施,并书面确认被执行人财产查控结果。  

2. 善用执行联动机制:向法院申请将被执行人信息推送至公安、税务、金融机构等,扩大财产监控网络。  

3. 刑事追责威慑:对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被执行人,可依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向公安机关控告,促使其主动履行。


结语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并不意味着债务人或可"高枕无忧"。是否被列入失信名单,本质上取决于被执行人的履行意愿和行为性质。对于申请人而言,终本只是阶段性节点,需通过持续监控和精准施策维护权益;对于被执行人,唯有诚信履行才能避免信用崩塌和法律风险

版权声明:对语音解答及内容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如何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好律所?
律师信息完善
108项真实律师信息,助力律师筛选
亲办案例丰富
律师亲办案例一键查询,放心靠谱
平台服务数据齐全
服务信息数据化呈现,律师服务一目了然
李鹏
在明律师事务所
离婚后房产未过户又再婚怎么办
贾华
在明律师事务所
营业执照注册资金可以随便填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