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讲政策
VIDEOS

“失信人”借用父母的微信、支付宝,父母是否构成犯罪?

219 观看 2025-02-24
执行难的原因有很多,笔者认为核心因素是现有的执行措施落实不佳,更重要的是现有的执行措施对被执行人的威慑力不够。
司法实践中,很多被执行人明明有能力执行却拒不执行,但是由于其名下财产早已转移和隐匿,造成执行不能的假象。
笔者接受过无数个咨询案例,申请人明知被执行人有财产,通过借用近亲属的银行账户、微信和支付宝进行日常消费,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
如果申请执行人掌握了被执行人借用父母的微信、支付宝、银行账户的,其父母会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呢?
一、父母涉嫌构成“拒执罪”的共犯
“拒执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
犯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依据已经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

“案外人明知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与其通谋,协助实施隐藏、转移财产等拒不执行行为,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共犯论处。”

如果被执行人的父母明知被执行人有能力执行,依然借用自己的包括但不限于微信、支付宝、银行账户给被执行人,最终导致无法执行,在刑法上构成“拒执罪”的帮助犯,共犯,应当以本罪追究刑事责任。


二、父母可能需要承担的民事责任

1.借用给被执行人的微信、支付宝、银行账户等支付渠道可能会被法院冻结,对日常生活、生产经营造成不便。

2.父母构成“拒执罪”共犯被处以刑事处罚的,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中,可能会对申请执行人的债权承担清偿责任。

三、律师提醒

作为债权人,重点是要了解、调查和掌握被执行人身边人与被执行人通谋的线索,只要有相关证据,执行并没有那么难。

事实上,很多债权人执行立案后,就做甩手掌柜,把所有的执行期待都放在了法院身上。一旦执行不力,要么骂法院不管事,要么骂法律不公。

怨天尤人解决不了问题,更重要的是,这是您自己的事情,您自己尽力了吗?您自己调查了吗?

作为债权人,不可能不知道债务人一丝一毫的财产线索。如果尽力调查了,也不可能找不到一点财产线索。

所以,执行案件的顺利执行,债权人是第一责任人,代理人、法院全力以赴运用合理合法的手段落实执行措施,大家通力合作,这样必能保证顺利执行。

版权声明:对语音解答及内容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如何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好律所?
律师信息完善
108项真实律师信息,助力律师筛选
亲办案例丰富
律师亲办案例一键查询,放心靠谱
平台服务数据齐全
服务信息数据化呈现,律师服务一目了然
李鹏
在明律师事务所
离婚后房产未过户又再婚怎么办
贾华
在明律师事务所
营业执照注册资金可以随便填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