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讲政策
VIDEOS

执行中,调查被执行人财产线索的主要方式!

236 观看 2025-02-25
债权人通过向执行法院提供财产线索、法院通过网络查控等调查措施发现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是执行程序中常见的执行手段。
可以说,发现财产是执行案件能够顺利执行的最核心要素。
司法实践中,常用的财产调查方式有如下几种:
一、申请执行人提供财产线索
1.申请人向法院提供线索明确、具体的,法院会在七日内调查核实;
情况紧急的,三日内调查核实,线索确实的,法院会及时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
2.向法院申请发布悬赏公告

悬赏公告会在全国法院执行悬赏公共平台、法院微博或微信等媒体发布,也可以在执行法院公告栏或被执行人住所地张贴。

3.自己调查
申请人和被执行人一般情形下,都具有共同的朋友圈子,有的甚至是亲属、同学亲密关系。
如果申请人能够深入调查,一般情况人会发现被执行人财产线索的蛛丝马迹。
无数个案件已经证明,申请人是能够提供财产线索的最关键人物。
二、被执行人如实报告财产
1.执行立案后,法院会向被执行人发出财产报告令
被执行人应当在法定期限内法院提供的财产调查表如实报告财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财产:
收入、存款、现金、理财产品、有价证券;
土地使用权、房屋;
交通运输工具、机器设备、产品、原材料等动产;
债权、股权、投资权益、基金、信托产品、知识产权等财产权利;
其他财产。
另外,被执行人在收到执行通知之日起一年至提交书面财产报告之日,财产变动的也应当一并报告,包括:
转让、出租财产的;
在财产上设定权利负担的;
放弃债权或者延长债权清偿期限的;
支出大额资金的;
其他。
2.被执行人拒绝或者虚假提供财产情况的,法院可以对其采取罚款、拘留措施。构成犯罪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三、法院调查
1.网络查控措施
法院目前可对21家全国性银行进行网络查控,发现被执行人的账户“静态”情况;对登记在执行法院所在省的不动产、动产情况进行网络调查;
2.现场调查
有必要的,法院应当进行现场调查。
法院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被执行人的身份信息和财产信息,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办理;
3.现场搜查
被执行人隐匿财产、会计账簿等资料拒不交出的,法院可以搜查。
对被执行人拒不配合的,法院可以对财产保管物品、箱柜等强制开启;
4.传唤相关被执行人进行询问
法院可传唤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实际控制人、直接责任人接受调查询问。无理由拒不到场的,法院可以拘传到场。
下落不明的,法院可通知有关单位协助查找;
5.法院可依据执行案件具体情况,对被执行人进行审计
审计过程中,可责令被执行人提交会计凭证、会计账薄、财务报告等相关资料;
版权声明:对语音解答及内容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如何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好律所?
律师信息完善
108项真实律师信息,助力律师筛选
亲办案例丰富
律师亲办案例一键查询,放心靠谱
平台服务数据齐全
服务信息数据化呈现,律师服务一目了然
韩宇
在明律师事务所
离婚后房产未过户又再婚怎么办
许玉龙
在明律师事务所
营业执照注册资金可以随便填写吗